湖南省女子监狱六监区一分监区指导员罗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肖蕙庄 长沙报道
当同龄人在社交平台晒出旅行打卡时,她的足迹已踏遍全国17个省市的偏远角落;当时尚青年追逐网红热点时,她的目光正注视着一群需要被拯救的灵魂。
她就是女子监狱六监区一分监区指导员罗亚。她曾获评监狱“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管理标兵”,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吃苦霸蛮的“罗铁人”
2013年6月,新成立的医务监区像块“烫手山芋”。这里集中着需重点关注身心状态的老弱病残犯。
“让我试试。”那年,刚满23岁的罗亚,警龄不足两年。她带着初生牛犊的锐气,迎难而上,接下了改造副分监区长的重担。
“当时就想,年轻人就该多挑担子。”回忆起当时的决定,她的眼神依然坚定。
医务监区的工作如履薄冰,重症病犯的病情变化瞬息万变,保外就医程序更是刻不容缓。罗亚深知,在这里,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生命。
记得有一次,刚结束出差返程的罗亚接到紧急通知,服刑人员李某病情急剧恶化,需立即启动紧急保外就医程序。她二话没说,拖着行李箱直奔办公室,马不停蹄地整理材料、联系家属、协调司法部门……
当罗亚和同事将李某押送至其户籍地医院时,时针已悄然划过凌晨三点。
“48小时里她只眯了3个小时!穿出门的那双旧皮鞋掉了跟都没发现。”同事的玩笑里满是心疼。
医院走廊见证了这个瘦小身影的执着,磨穿的皮鞋后跟无声诉说着与年龄不符的担当。从此“罗铁人”的名号不胫而走。
面对这个绰号,罗亚只是淡然一笑:“监区里每个姐妹都是‘铁人’,我只是做了份内事。”
任改造副分监区长期间,她的足迹累计跨越17个省市,走出了7000多公里的执法“生命线”。
表里不一的“罗队长”
罗亚外表看似大大咧咧,工作起来却格外细致入微。
“她们都说我像个‘大老粗’,”罗亚笑着解释,“生活上可以马马虎虎,但对服刑人员的事,必须件件放在心上。”
2017年,27岁的罗亚调到六监区一分监区,成了女子监狱最年轻的分监区长。面对监区里出了名的“改造刺头”彭某,一个因刑期长、脾气差、不服管而让其他干警都头疼的顽固犯,分监区干警曾运用多种教育改造手段“软硬皆施”,但收效甚微。
“让我来试试!”罗亚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面对彭某,她“另辟蹊径”,通过联系彭某原籍司法所和村委会,深入了解其家庭状况。通过调查得知其家庭收入微薄,年仅8岁的幼儿仅靠年迈的父母抚养,生活十分困难。
“孩子……她的心结就在这!”一套为彭某订制的亲情帮教方案应运而生。
在未告知彭某的情况下,罗亚主动为其孩子申请爱心助学金,并精心录制了亲情视频。当彭某看到孩子在屏幕中喊出“妈妈”时,这个倔强的女犯瞬间泪如雨下,内心的坚冰被亲情温暖渐渐融化。
次日,她主动找到罗亚,诚恳地说:“谢谢您,我会好好改造。”
“每个服刑人员都有改变的可能,关键是要找到触动她们内心的那个点。如果改造效果不理想,那一定是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到位,需要继续反思、探索。”这番话,道出了这位“表里不一”的队长最朴实的改造哲学——刚柔并济,以心换心。
在分监区工作期间,她创新“三查法”(查物品、查行为、查心理),排查犯情300余条,堵塞漏洞20余处,确保安全零事故。
14年的深耕,“以耐心倾听诉求,以细心观察动态,以真心化解心结;勤谈话掌握病情,勤联动家属帮教,勤复盘总结经验。”罗亚的“三心三勤”教育改造工作方法在监区推广运用,三年来,分监区累计转化顽危犯11人。
带队有方的“罗管家”
“一个人强不算强,队伍强才是真过硬。”90后的罗亚虽年纪轻轻,却已是资深的分监区长,在带队伍方面有着一套自己的工作秘籍。
面对分监区警察“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结构,罗亚平衡有术。她主动扛起急难险重的担子,同时善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经验丰富的老警察负责琐碎的日常事务,通过“师徒结对”做好传帮带。年轻警察则发挥电脑操作优势,负责更多的业务资料整理。这样的分工让团队运转更加高效。
同事们常说:“有罗队长在,什么棘手的事情都能处理好的。”
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还是年轻有为的新骨干,都对罗亚充满信任。
去年,有个同事因丈夫生病住院临时休假半个月,大家自发帮忙顶班,毫无怨言。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罗亚所带领团队的宝贵财富。
在罗亚带领下,3名年轻警察成长为股队级骨干,分监区多次荣获监狱“芙蓉标兵岗”“优秀分监区”称号。对此,罗亚谦虚地表示:“这些成绩离不开姐妹们的共同努力,荣誉属于团队每一个人。”
身材娇小却蕴藏钢铁意志,年纪尚轻却深谙管教之道。从警14年,罗亚扎根一线,用青春的温度焐热冰冷的铁窗,以“小身躯”扛起“大责任”,用忠诚、智慧、担当书写着她的藏蓝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