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娄底监狱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执勤模式,聚焦实战实用实效,强化警察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开展“五个一”活动,提升罪犯改造工作水平,在筑牢疫情防控钢铁防线的同时,全力守好监狱安全底线。
一场规范的监区级狱情分析会
狱情分析会是准确、及时把握狱情动态,研究相关对策,维护监管安全的重要手段。监狱在四监区召开监区级狱情分析现场推进会,从增强罪犯的身份意识教育,加强重点人员的夹控力度;加大重点区域的排查范围,抓实抓牢重大风险的排查整治;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执勤模式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明政治担当,坚守原则底线,切实整改发现问题;加强“三大现场”巡查,优化罪犯劳动改造现场警力分布等方面对各监区提出具体要求,规范监区级狱情分析会的内容和流程,使狱情分析会真正起到预警作用。
一场“两违”物品管控主题讨论会
肃清“两违”物品,是净化监管秩序,确保监管安全的重要途径。监狱围绕如何管控“两违”物品,维护监管安全召开主题讨论会。与会警察围绕“‘两违’品渠道上进不了、管理上用不了、清查中藏不了、源头查处责任躲不了”工作目标,分享了所在监区打击“两违”物品工作经验,形成了四个方面的共识,一是在警察队伍建设方面,要提高民警政治站位,保持民警责任意识,严守“两违”物品流入渠道;二是在罪犯管理方面,要加强劳动现场的管控,加大对生产原材料和生产工具的管理;三是在信息渠道方面,充分发挥“耳目”的作用,畅通监狱内部信息共享;四是在查处力度方面,坚持每日一查,每日必查,让“两违”物品无所遁形。
一场“三大现场”规范执法论坛
为提升青年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实际处置能力,监狱举办了一场“三大现场”规范执法论坛。针对执法过程中诸如违规罪犯处理、抗拒劳动改造罪犯的教育等问题,参加论坛的青年警察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太在会议上发言的同志都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原计划2个小时的论坛活动时间延长到了3个小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青年警察很好地总结了日常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拓展了工作思路,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改造罪犯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场对抗辩论赛
为了破除部分警察以关代管、以关代教的惰性思想,同时发挥出严管监区的尖刀作用。监狱组织五监区和高度戒备监区警察就“严管先于教育还是教育先于严管”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正反双方一开始就将辩论带入到剑拔弩张的气氛当中。正反双方通过引用政策、结合实际、类比说明等等手段,从各个角度充分论证自身观点。严密的逻辑、清晰的表述和有力论证,表现出参赛选手较高的综合素质。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自由辩论阶段,不仅台上的选手唇枪舌剑,现场“观战”的民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气氛热烈。
一场政治改造与文化改造工作分享会
自司法部提出“五大改造”新要求以来,监狱积极探索,确定在一监区、五监区分别开展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试点工作。为展示成效,监狱特地举办了一场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工作分享会。一监区的政治改造试点工作从“入眼入耳入心”着手,通过悬挂国旗,宣传栏展示国家的繁荣强盛;组织罪犯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学唱红色歌曲;设立宣誓室,每月开展宣誓活动,精心组织“政治改造大讲堂”。无论罪犯走到哪,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政治改造的主旋律。3月,监区195名罪犯自发向武汉捐款1.6万余元,很好地体现了政治改造成果。五监区的文化改造工作试点秉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宗旨,从“三大现场”发力,全面开展文化教育阵地建设。通过宣传栏、标语、书画、装饰等元素,把监狱文化主题“心灯”和企业文化主题“匠心”展现在每个角落;以每月一期的“读书分享会”为抓手,邀请监狱曾国藩家书家风课题研究组成员举行系列讲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罪犯的读书兴趣,转化了罪犯的思想,净化了罪犯的心灵,达到了引导罪犯心向善、知廉耻、明是非的文化改造工作目标。
(娄底监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