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北枕长江、南濒洞庭的岳阳监狱启动防汛三级响应。全狱警察职工闻汛而动,全力以赴迎战洪魔。在监狱长达18.87公里的大堤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年轻,大多数是90后;他们无畏,哪里有险情就战斗在哪里。这支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岳阳监狱防汛抢险青年突击队。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监狱党委挑选精干利落的吴永锋任抢险队队长。管理经验丰富的吴永锋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制定严格纪律,以准军事化管理约束这群“野马”:六点半起床集合,开展体能训练……由于大多数队员没有防汛经验,吴永峰就亲自示范,拿起铁锹教如何发力、讲解标准导浸沟如何挖……
防汛关键时期,常常是一场硬仗接着一场。7月11日下午1 时30分,正在午休的吴永锋接到指挥部命令:洞庭湖大堤粮仓湖段桩号1+450---1+550段发生内滑坡险情,要求抢险队立即前往处险。“嘟、嘟、嘟”的紧急集合哨声划向天际,所有队员一分钟紧急集合完毕,十五分钟即赶到距离抢险队宿舍6公里以外的处险点。
吴永峰率先从车里冲了出去,二话不说拿起铁锹、编织袋开始抢装沙卵石。在他无声的召唤下,所有队员紧张有序装运沙袋。时间无声流走,吴永峰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领、后背泛起成片白色的“盐”渍;脚底雨鞋早被汗水泡透,走起来“咯吱、咯吱”响,脱下倒出来的水差不多有半斤,但他没有半句叫苦叫累,只是埋头苦干。处理完险情已是12日凌晨3时55分。休整不足十小时,12日下午3时,吴永峰又率领队员们分赴桩号3+850 —3+880,桩号5+900——5+950等堤段,开挖导浸沟清理堤面明水,排除大堤安全隐患。
7月10、11日连续两晚,吴永锋敦促所有队员休息后,会望着与大堤隔湖相望、夜幕中灯火灿烂的岳阳城出神。原来,适逢中考,身为父亲的他心里牵挂着正在另一个“战场”上拼搏的儿子。他想陪在儿子身边加油鼓劲,可是身为抢险队长,他不能离开。站立许久,吴永锋长叹一声,默默离去……
在吴永峰的带领下,抢险队敢打敢拼,充分发挥年轻人干劲足的特点,不少队员轻伤不下火线。
抢险队员苦、累,压力大,多少人避之不及,但曾振华得知监狱组建抢险队信息后却主动请缨:“2016年、2017年我参加过防汛抢险,相比其他同事更有经验,再说我年纪不大,相信自己充沛的体力能胜任处险时高强度劳动,请一定满足我的要求。”
加入抢险队后,曾振华每次处险总是冲在最前面,50多斤的沙袋扛上肩就跑,来回十多趟不歇一口气。身为岳阳监狱子弟的他知道洞庭湖是血吸虫疫区,可每当需要下水处险时,他总是毫不犹豫第一个冲进水里。有一天,吴永锋发现曾振华背砂卵石袋时总是将屁股夹得紧紧的,腰弯得像煮熟的虾子,忙上前询问:“振华,怎么了?”曾振华用衣袖胡乱擦了把汗水,红着脸低声说:“痔疮发了,又痛又痒。”“那赶紧休息!”曾振华再次压低声音:“莫嚷,莫嚷。这又不是么子大病,我坚持得住。”说完,紧了紧肩上的沙袋口又背着往前走。
抢险队一组组长严家治,2019年底才加入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不管是当警察还是抢险队员都是名副其实的“新口子”,所以他的问题特别多,经常能看到他向队长、专家、老队员虚心请教。
军旅锤炼八年的他体能好,抢运砂石袋,别人扛一袋,他扛两袋。7月15日,他带领组员在水下用沙袋填补被浪打坏的外坡缺口时不小心伤到手,右手虎口鲜血直流,组员纷纷劝他就地休息。医护人员对他的伤口简单消毒包扎处理后,他却再次站在水里,搬石头、沙袋堵缺口,和其他组员一起干得热火朝天。
41名抢险队员中像曾振华、严家治这样的人和事举不胜举。在许多人眼里他们还只是孩子。可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是新一代铁骨铮铮的湖湘好儿郎。
(岳阳监狱供稿)